新时代智慧政府建设与管理方式创新
2020-07-30 16:44:0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设智慧型政府已成为必然选择。智慧政府不仅可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而且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本文在结合我国政府现实运转的基础上,探寻智慧政府建设对政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意义,通过对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分析,阐述智慧政府在提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智慧规划、智慧决策等方面所需要的技术支撑。以期通过智慧政府建设与管理方式创新,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为人民服务。

新时代智慧政府建设与管理方式创新

一、智慧政府及其建设目标

(一)智慧政府的概念

心理学家给“智慧”下的定义就是“明智的推理”。它的含义很广泛,即通过个体的理性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拥有“智慧”的核心是要弄清楚差距是什么和要改变什么。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为谁而建、为谁服务。洛克在《政府论》中阐述了国家的起源和国家存在的必要性,回答了为什么要有政府。在互联网广泛使用的今天,一个好政府的核心任务是做到“科学计划、组织创新、高效指挥、全面协调和周密控制。”[1]智慧政府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传统政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慧政府建设要依托于传统政府。对于智慧政府的概念,学界有着不同的定义,虽有差异但实质是相通的,笔者主要采用王克照在《智慧政府之路》中所给的定义:“智慧政府就是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之上,借助技术手段,形成虚拟空间中的政府形态,完成实体政府要履行的职责。智慧政府具有判断能力、分析能力、选择能力、行动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同时具备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智慧政府会形成自己的数据积累、信息积累、知识积累,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例如可持续发展观、公平正义观等。”[2]从智慧政府的概念可知,其不是单一维度存在的,“智慧政府是信息技术、政务应用交错融合、螺旋式演化的结晶,是多个因素和各方力量共同角力与合作的结果。”[3]在智慧政府建设中,建构一种以个体的人为中心,同时政府更加强调数据的开放、分享与合作来实现共治共享的服务模式,也是层级由低到高的过程。

(二)智慧政府建设的理论基础

政府与社会治理、协同发展的内在需求促使政府将多种理论进行有效融合,其不仅可以按照最大同心圆的价值标准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还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智慧政府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表1。

表1 智慧政府建设的理论基础

新时代智慧政府建设与管理方式创新

智慧政府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公共行政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可以建立一个整体的、均衡的、高效的、自动调节的管理体系。智慧政府建设的理论基础回应了信息化背景下治理的多样性、复杂性。复杂的现实推动了公共行政、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知识的增长,因而,需要建立起一个更广泛、综合的知识体系。

(三)智慧政府建设的目标

智慧政府是对数字政府、电子政府、智能政府的超越和提升,是以智能电子政务创新驱动政府深化改革。因为,智慧政府与传统政府的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其最根本的追求是一致的———为人民服务,即改善服务质量、提升公众的生活品质。智慧政府是对传统政府的升华,践行了“政府+互联网”的模式,使服务、管理、政务、规划、决策等方面达到更精准、更完善。“智慧政府的建设目标范畴未超出其原有边界,但其实现路径则变更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智慧政府的上述特征使得它在解决各类公共问题时更加科学、精准、智慧,它的功能主要包括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智慧规划、智慧决策等内容。”[3]智慧政府惠及民生的大小事情,让智慧政府“触手可及”,可以将其目标具体概括为表2。

表2 智慧政府建设的目标

新时代智慧政府建设与管理方式创新

这些目标正是智慧政府要实现的工作目标和结果,同时也要求对政府工作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有针对性地投入,这也是实现智慧政府建设的根本所在。第一,存量型工作,主要是指政府工作中那些不因现代化技术的引入而发生变化的工作,这类工作在业务内容、工作范围及工作方式方面几乎不受现代科技影响,而是对服务质量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变量型工作,主要是指那些随着现代技术引入使得其工作方式等发生变化的一类工作,此类工作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大幅提升效率、质量。第三,增量型工作,这类工作是随着新技术引入而产生新工作或者旧有工作发生质的变化。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数据分析,可以借助新技术对社会进行精准管理,这就是其增量价值。智慧政府建设的目标需要综合多方面内容,结合不同工作的性质,对存量、变量和增量型工作之间的变化与关系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以实现最优的发展。

二、智慧政府建设的现代化意义

“不断增长的公民需求,新的信息通讯技术,公共部门预算面临的持续压力,公共服务供应方式的创新尝试,以及对社会问题复杂性的逐渐认识和不同机构和行业对解决上述问题所要求的各种专业知识”,[5]都在推动政府不断改革创新,智慧政府建设的目的就是更有效地解决传统行政管理无法解决的难题。推进智慧政府建设,可以帮助公共部门高效决策、增强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实现“善治”的目标。智慧政府的目标体现了政府一直所追求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公平正义。实现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有效化解由治理规模产生的治理负荷

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治理规模及由其产生的治理负荷,存在的一个困境是环境的多样性远远大于组织自身的多样性,而管理的多样性却又远远小于组织的多样性。治理规模是指国家(政府)在统领、管理、整合其管辖领土以及其上的空间规模和实际内容。国家治理的规模取决于国家的物理空间和人口规模。一个国家的规模越大,其治理规模也越大,两者之间成正比。在比较研究的众多讨论中,学者们经常引用不同国家的治理模式,如新加坡模式、日本模式等,但这些讨论大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即国家治理规模。我国的国土面积接近整个欧洲,人口为其两倍多。换言之,要研究我国的治理规模相当于将整个欧洲纳入一个统一的治理规模之中。所以,在小规模治理中可以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在大规模治理中往往会失灵。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速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公共服务的种类、质量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高效化等一系列特点。新时代国家治理规模和治理负荷之间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些都使我国的治理负荷远超过其他国家。智慧政府正是借助于信息化、科技化、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运用,有效化解治理负荷之间的难题。智慧政府也是在“放管服”的背景下,使政府更加关注其“核心能力”,释放治理负荷,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市场规则,服务人民和社会。

(二)有利于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智慧政府及其创新管理可以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任何管理都是决策,有效决策需要了解全面、客观的信息,依托于智慧政府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决策的政府管理模式。通过数据分析追踪“蝴蝶效应”,其中的关联性又强化了对这个相互关联世界的认识,帮助政府更准确地捕捉当下和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相关关系也许不能准确地告知某件事情为何发生,但是它会提醒人们这件事情正在发生。”[6]智慧政府会更善于借助数据分析事物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智慧政府建设可以做到降低政府治理成本,既包括决策成本也包括财政成本。智慧政府的决策模式是理性+互动。首先,政策决策的目标函数更加明晰。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政府的目标函数就是使社会福利最大化。换言之,政府的行政目标就是为人民服务。智慧政府可以有效避免过去信息隔离下看问题的视野局限和偏差,可以使决策更加理性。其次,摆脱决策的约束条件。政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最直接的约束条件就是财政成本。从政府的角度看,为公众提供义务教育、公费医疗是政府的责任,但往往缺少财力作为支撑。智慧政府借助于现代化管理技术可以避免决策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通过数据对比进行最高效的发展投入,摆脱了因掌握信息不全面而作出低效的决策,避免“半截子”工程。

(三)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

“实际上,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与政府转型密不可分,政府转型是一切转型的关键。”[7]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发展是政府职责所在,智慧政府同样不可避免要解决这个问题。智慧政府要助推经济发展,必须形成一个效率更高、更具持续发展力的经济体系,同时也是智能化、互联化的体系,它能强有力地吸引企业家和公司,也能创造就业机会和商机。首先,完善企业服务体系。智慧政府对企业发展而言具有积极意义,“一是企业能够方便地和政府进行互动并获得服务;二是提高企业自身效能;三是提高政府响应企业的能力,增强政府服务能力。”[2]“在构建智慧政府的企业服务体系中,业务分类和模型建立是核心,而面向企业的服务分类体系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2]通过智慧政府建设来实现整个企业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中心,以服务企业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建设智慧政府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智慧政府的企业服务体系可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助力与实现“大象与蚂蚁一起舞蹈”的企业发展景象。其次,提高透明度。智慧政府可以实现开放性,让过去不透明的信息透明起来。更好地追踪、收集和分析数据,改善数据的质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靠性,进而提高透明度,这也为企业获取可靠信息、更好地作出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数据透明度会让企业和投资者在决定投资方面充满信心。再次,促进可持续发展。这对当下正处于转型发的许多企业而言尤为重要。这些企业急需解决问题的方案,智慧政府可以督促企业广泛采用智慧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有利于政府管理创新

智慧政府建设体现了新时代政府管理的创新。首先,数据化管理———先导:数据在线交互。这里的数据不同于过去那种资料型管理,因为数据可以是看得见的资料也可以是看不见的互联网数据资料,它更广泛也更抽象。其次,技术化管理———载体:现代科技。智慧政府相比传统政府更加依赖于现代化技术,现代化技术是智慧政府建设的基础,所以也更加注重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再次,智慧化管理———方式:人脑+机脑+数据。人们习惯将互联网文明称为硅基文明,因为互联网最基本的单元是芯片,而芯片是由硅制成的。那么,与它相对的物理上的城市空间,主要容纳的是人类的身体。人体的基本元素是碳,所以把实体的城市空间称为碳基空间。“大数据并不是一个充斥着运算法则和机器的冰冷世界,其中仍需要人类扮演重要角色。”[6]智慧政府建设追求人、机、数据的和谐统一。最后,合作管理———基础:协作共治。智慧政府的智慧来自现代化,更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在全民共治的社会背景下,每一个个体都是政府管理的合作者,因此,做好政府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做到良好的合作管理,更好地发挥协同共治的作用。智慧政府建设可以使政府持续不断地诞生“智慧”,最终实现基于“智慧”的政府。智慧政府建设既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又是政府管理方面的创新;既是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高效化的内在需求,又是解决当下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方式。其可以更好地造福于国家、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因此,研究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智慧政府建设的技术支撑

智慧政府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不是单一技术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指政府智能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水平和城市移动互联、互联网宽带普及率。智慧政府最主要的要素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正是这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智慧政府建设有了坚实的基础。移动互联网是生产关系、云计算是生产力、大数据是生产资料,此外,智慧政府建设还需要有物联网作为最重要的辅助。数据基于互联网连通起来,再加上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进入到智能的世界,加上人脑的智慧,合力实现智慧政府建设。

(一)智慧政府与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2]“从社会学角度看,是指社会行动者及其间关系的集合,也即人和人之间通过朋友、血缘、交易、兴趣、链接等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结构。”[2]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对智慧政府建设贡献力量、智慧,尤其是在智慧政府运行的过程中,其数据来源主要是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追求用户体验至上,如果一个商品或一项服务想要推广,必须从与消费者第一点接触开始,越精确越好。智慧政府的基础是依托于每一个移动互联网终端提供的实时动态信息,以及时、准确地作出选择。

(二)智慧政府与大数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数据则是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技术路径,“智慧政府建设离不开大数据,对政府公共服务而言,大数据之‘大’,不仅仅在于其容量之大、类型之多,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用数据创造更大的公共价值,提升政府网上服务能力,形成政民融合、互动的互联网治理新格局。”[2]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认为,大数据的“大”是指计算能力,大计算加数据才是大数据。大数据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次飞越,蕴含着巨大的价值,美国政府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石油”。为此,我国建立了大数据基地,即中心基地———北京、南方基地———贵州、北方基地———乌兰察布。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大数据时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由各种各样数据构成的世界,当前世界,人是一切数据痕迹的总和。有人提出,大数据在未来还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大数据的应用对于传统政府执政方式将会产生巨大颠覆。现代社会尤其是建设智慧化的城市、智慧化的政府,就要实现其充分的协作性,这种协作要实现精细化、深度化,就需要大量客观公正的协作中介,而这个中介就是大量的数据,这是政府实现高效管理的重要基础。“大数据时代,要主动适应由数据‘搜集者’向数据‘分析者’转变,通过跨年度、跨地区的海量数据分析,及时了解社会和民众需求,提高政策回应力,智慧地提供科学决策。”[14]

(三)智慧政府与云计算

如果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政府的数据脉搏,大数据是实现智慧政府的核心支撑,物联网是智慧政府的感觉器官,那么,云计算就是驱动智慧政府运行的大脑中枢,是发掘数据背后更大价值的“动力”。王坚在《在线》一书中提出,云计算在未来将成为一种新的公共服务,也会成为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12月,美国联邦政府宣布‘云优先’政策,规定所有新建的政府信息系统必须优先考虑云平台。”[1]我国的很多城市也在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工作。2010年10月,我国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印发通知,确定在无锡等5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构建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破除原有的政府管理格局的限制、建立信息共享管理机制是智慧政府建设的重要方面,云计算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其打破了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的困境,为政府各部门各机构之间实现相互协调、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合作提供了基础。同时,可以实现管理的相互联动性,以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重点信息资源)实现管理的高效性。

(四)智慧政府与物联网

未来的时代是万物互联的时代、超级智能的时代。“物联网是集传感、通信、存储、计算、控制为一体的数物复合系统,相对于传统的信息系统,物联网更是强调信息物理系统的融合,以及从信息感知到反馈控制的一体化,以实现信息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2]“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物联网为智慧城市服务,而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借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支撑。”[17]因此,物联网是智慧政府建设的感觉器官,“为智慧识别、定位、跟踪、监控、治理提供技术基础的网络。”[3]物联网的发展就像是为城市这种实体空间赋能,一个是采集信息的能力,另一个是处理信息(运算)的能力。这是一个物联追踪的时代,可以精细化到每一个细节提高效益和效率。

四、智慧政府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建立智慧政府的“过滤器”

⒈完善运行体系。当前,我国的智慧政府建设还处在探索期,这一时期的运行工作还比较杂乱,需要逐渐向精细化发展。⑴保证最基础业务运转流畅———核心业务流程,应思考怎么运行才能让用户体验最好。满足他们的使用习惯和期望,这是最基础、最根本的部分。⑵不断开源。逐渐扩大使用面,使所有用户都习惯使用智慧政府模式下的一系列APP和软件,切实做到人人参与其中。⑶努力节流。让每一个使用过的用户都愿意持续使用下去,借助“使用即留痕”的大数据分析,找到流失使用者比较多的节点,从中找到共性的行为特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减少流失使用者的可能性。⑷人才培养。智慧政府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大力培养,智能时代很多工作和任务都可以由机器完成,但是人类的优势是提供体验、服务和智慧———机器负责智能、人类负责智慧。⑸完善运行机制。城市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智慧政府同样需要多方参与和共同努力。智慧政府的运行体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调整、适应,这也是耗散结构理论所阐明的过程特点,需要在不平衡与平衡之间不断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与社会公众进行能力、信息的交换,促进运行体制的完善。所以,复杂巨系统下这一运行机制的构建不仅需要政府努力,还需要企业、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构建一个满足多方需求的智慧政府运行机制。

⒉强化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在智慧政府建设中,追求将公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智慧政府建设成效的标准,正是基于公众需求的“结果导向”,同时也是提高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这种监督会倒逼智慧政府建设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增加政府透明、问责及清廉等治理能力。建立较为客观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使智慧政府建设效果可衡量、可比较。王克照在《智慧政府之路》一书中认为,应把绩效作为智慧政府发展的引领性目标。加强智慧政府建设评估专业人员的培训,扶持第三方评估发展,这里的第三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三方,可以是学术机构、企业甚至是相关领域的个人,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是考核智慧政府建设的第三方力量。这既有助于政府明确其战略发展方向,又有助于保障智慧政府建设质量,及时发现智慧政府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随即总结经验并指导下一步建设工作,提升智慧政府建设效果。

⒊完善法律法规。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制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法律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世界上的其他发明使人类实现了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界,而法律则让人类懂得了如何更好地驾驭人类自己,这就表明了法律是一种律人的工具,目的是约束人的行为。”[19]尤其是智慧政府要全面实现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和壁垒。“为促进部门机构间数据共享,设计数据共享机制与实施规定,并设计数据共享激励机制,颁布相应的数据共享、数据管理、数据公开以及数据安全实施办法。”[20]在这方面,就要求有完善的法律规范和配套管理办法,这样,才能做好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要发挥法制对智慧政府建设与运行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既要重视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巩固智慧政府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果,加强引导和推动智慧政府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又要重视修改或废止不适当的法规,为智慧政府建设扫除障碍。推进法治智慧政府建设,依然需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⒋建立公众交互与反馈机制。威尔逊曾经说过:“在行政管理活动当中,公共舆论将起权威性批判家作用”“行政管理必须在一切方面都对公共舆论有敏锐的反应”。这是智慧政府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科学精准、时效、智慧的必然要求。交互是充实用户信息、需求甚至获得个性化要求的途径,是不断探索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智慧政府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注重公众至上、构建人民满意政府的必然要求。智慧政府与公众交互,既包括线下也包括线上,主要是集中在线上,强调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合作。同时,还要对通过交互得到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如果缺乏及时的反馈机制,必然导致行为与结果之间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所以,智慧政府追求把每个行为产生的结果都量化出来,建立一个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如微博、微信、网络留言、问卷调研、在线交流以及民情民意抓取等获取公众意见,并设计相应流程机制对公众意见予以及时的反馈与响应,激发公众参与积极性,切实广泛实现公众参与”,[20]让公众体会到参与的价值。

(二)建立智慧政府的“放大器”

⒈转变服务理念。技术和行业解决方案只是实现智慧城市目标的“启动”步骤,其作用有限,99%的转型工作首先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直觉的判断被迫让位于精准的数据分析。这将迫使人们调整在管理、决策、人力资源和教育方面的传统理念”[6]“生产和信息交流方式上的变革必然会引发自我管理所规范的变革。同时,这些变革也会带动社会需要维护的核心价值观的转变。”[6]过去提出来的很多先进理念,如服务型政府、平台型政府、智慧型政府等在原来技术条件下,不能很好地落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有效的基础,从“硬件”方面看,缺少技术支撑;从“软件”方面看,人们(政府、公众)在理念方面没有很好地转变,即共治、协同治理等观念一直没有更好地落实在日常行动之中。智慧政府建设体现着时代创新精神,同时也借助科学技术重构了政府的服务模式,凝聚着全社会人民群众的期许,为了更好地释放智慧政府的效能,需要政府、公众、企业等多方共同进行思维上的变革。

⒉加大技术革新力度。首先,继续推进诸多新的创新型技术。密切关注能促进未来创新的新兴技术,同时也要重视创造短期价值。技术的不断更新不但可以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还可以催生更优化的解决方案,如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有望成为智慧政府建设的开启者。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亦可实时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改正;5G技术将在智慧政府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因为5G技术是智能交通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技术支柱。其次,完善已有技术支撑。智慧政府最主要的技术支撑,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依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因为“大数据分析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发挥传统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等样本数据搜集方法优势,采用大数据信息收集和传统样本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大数据趋势化和样本数据精确化的优点,恰当运用传统统计分析应用于政策评估的逻辑分析方法。”[24]这说明大数据也存在失真的风险。再次,防止智能时代打开“潘多拉魔盒”,要不断加强安全保护。我国尽管在数据收集领域处在前沿,但关于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仍相对落后。当前,智慧政府还不能完全主动应对数据安全,智慧政府的数据安全防御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转换并实现持续监管。最后,个性化渗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将会变得更具个性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做符合每个人最大利益的方案,提升个体生命的质量。为此,政府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需求提供特定的个性化服务,实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完美匹配,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投其所好”,当前的技术还无法完全实现这一设想,必然要求持续地加大技术革新力度。

⒊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除了加强硬件设施方面的持续革新外,还需要政府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这是构建智慧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重要举措。随着政府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放管服”方面更是成果颇丰。但有些地区、部门仍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导致当地政府在办事效率、服务方式方面无法很好地服务社会公众和企业,与智慧政府的要求相差甚远。更有甚者,即便出现了能提升现有服务质量的创新方法,有些单位却从未调整业务和运作模式。智慧政府的出现和发展可谓是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助推剂,但这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⒋采取多种宣传及推广方式。以往的一些政策方针在实施过程中“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并不少见,即政策落地的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社会公众对新事物、政策等不了解、不熟悉,或者是当下的很多智慧项目所提供的服务更多地服务拥有高信息技能的用户,使推广落地的效果较差。“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只有扩大公众的参与度,才能更好地推进政策制度的落实。推动智慧政府建设,就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全民参与。从经济学最大效益的视角分析,应将智慧政府的成果视为“商品”,不断提升其影响力,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让他们熟悉智慧政府是什么、怎么用,思考如何让他们喜欢用等问题。在宣传推广中,最重要的是要锁定不同群体。智慧政府建设应不断朝着尽力消除信息鸿沟、帮助弱势群体享受公共服务的方向发展。为此,要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如对于老年群体以及一些互联网不发达地区的群体,可以更多地采用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方式;对于年轻人群体,可以更多地侧重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和普及。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各种线下方式进行宣传推广,“不同的宣传模式相结合后会形成一定的互补效应,可以确保民众通过多样的宣传模式获得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让处于偏远地方的民众可以知晓最新的科技动态,从而推动科技创新的普及和发展。”[25]智慧政府建设依托于领导重视与推进、人才引进与培养、经费投入与支出、考核指标与评价的宣传服务体系,其目的都是让新的发展成果更加深入人心,让社会大众充分了解、融入智慧政府建设。这种融合多方智慧建设的智慧政府,是对国家一直倡导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协同治理模式的最好实践。

 

上一篇:应急综合指挥调度管理平台 下一篇:大数据智能化让监狱更“智慧”
相关阅读
广州昆仑科技有限公司底部logo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68号广州交易广场21层2103-2105

粤ICP备18011755号